2012年,是绵阳加快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。一年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供销社的指导下,市供销社以“带好队伍、促进发展、确保稳定”为基调,以“一围绕、二抓住、三突破”为主要措施,即紧紧围绕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、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、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,切实抓住加快发展和关注民生这两个主题,在网络体系建设、组织体系创新、加强监督管理等三个方面寻求新的突破,各项工作取得实效。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,年度绩效任务圆满完成,多项工作荣获各级表彰
全系统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.6亿元,完成市委、市政府下达年度绩效任务(1亿元)的260%;助农创收15亿元,完成绩效任务(10亿元)的150%;改造重组社有企业8户,完成绩效任务(5户)的160%;参资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,完成绩效任务(5个)的160%;实现社会贡献总额7500万元,完成绩效任务(5000万元)的150%;新建改造并通过验收合格的庄稼医院 124个、社区综合服务社120个、农产品购销网点80个、再生资源回收网点80个,分别是年度绩效任务 (25个、30个、30个、25个)的496%、400%、267%、320%。
经营服务总值、农业生产资料供应、汇总实现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比2011年增长20%以上,创历史最高水平;市委、市政府下达的绩效评估指标中各项定性指标和任务圆满完成;获得市委市政府两办、市委市政府、省社、总社表彰15项,多项工作受到市委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、上级社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。
二、强化服务分类指导,突出重点打造亮点,工作特色鲜明
完善绩效评估考核,将市委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;通过座谈会、现场会等形式,对年度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,对特色亮点工作和典型经验进行总结推广;借助各类平台,通过主流媒体,多途径多形式对亮点、典型和服务三农工作加强宣传造势,塑造供销精神,弘扬供销文化,展现供销新风貌。
按照各地实际情况,切实加强分类指导,对各县市区确定特色工作,各地紧紧围绕当地党委、政府中心工作,突出重点,集中人力物力财力,全力打造全市、全省甚至全国系统的工作亮点并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。
三、通过投资驱动和项目支撑,办好社有企业和职业教育,实施重点工程助推事业发展
(一)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。截止年底,省重点工程天泰剑南国际食品城一期工程即将竣工;市重点工程涪城果品配送中心已完成开工准备,市农资批发市场正在争取重新落实用地规划。首批申报入库市发改委、省社、全国总社的项目21个,投资总额29725万元;成功申报“新网工程”项目1个、农综项目3个。
(二)强力打造“绵州九宝”。积极做好绵阳特色农产品“绵州九宝”开发营销工作,申请注册了公用文字商标、设计制作了图形商标和礼盒内外包装,招聘确定了营销企业,组合包装产品已面市。参与筹备召开了“绵州九宝”新闻发布会。
(三)努力办好二手车市场。市供销社与市生源公司共同投资4000万元建成绵阳南鑫二手车交易市场,已招商入市二手汽车经纪机构和配套服务经营商户92户,提供下岗职工再就业岗位300余个。2012年3月投入运营以来,按照国家四部委《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》规范运作、统一管理、开放经营、优质服务,至年底共办理二手车交易近8000辆,实现交易额近1.5亿元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。
(四)大力办好绵阳旅游学校。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,积极争取政策、项目和资金支持,帮助解决直属四川省绵阳旅游学校新校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。年内学校新校区BT项目建设取得进展,拉动内需项目--实训综合楼通过竣工验收,实现招生入学900多人,招生人数在全市中等职业教育类学校中位列前茅。
四、经营服务体系及其功能进一步健全提升,主渠道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
一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成效突出,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率不断提高,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主渠道作用增强。抢抓机遇,积极开展“全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县”工作,在2011年投入近2000万元的基础上,2012年全系统又投入1000余万元建设回收网点和县级分拣中心,实现再生资源回收额2.26亿元,较2011年增长1倍以上。
二是畅通渠道,产销对接,保障供给,农产品流通主渠道的地位大大增强。全系统强力推进以直供直销、集中展销、市场集散、加工带动、品牌促进为主的产销对接模式,同时在北川积极开展“全省农产品产销对接试点县”工作,有力地保障了农产品有效供给。2012年全系统实现助农创收15亿元,同比增长30%以上。
三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向纵深推进,农资供应和科技服务的主渠道地位巩固。坚持改造和新建并举,重点向各级新农村示范片倾斜,加强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和乡镇级庄稼医院建设;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,加强仓储物流配送设施建设,提高农资配送率;规范农资市场秩序、加强农资市场监测;完善政策性分级农资储备制度,保障了全市农资供应和农业生产需要。
四是发展和规范并重,服务和联合并举,农民专业合作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。以参资入股为主体形式,带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;大力推进示范社建设;积极组织种养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;培育发展与系统业务相关的行业协会。市供销社发起筹建“绵阳市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”,已于2012年10月正式注册登记。
五、围绕中心工作,切实加强党的建设、安全生产、信访维稳和联系服务群众工作
一是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。全力以赴妥善处理市属改制企业遗留问题,年内没有发生到省进京和大规模群体聚集事件;棉麻、土产、翻胎厂3户企业已处置到位;农资公司处置意见已经政府工作组批复,2013年春节前可进入实施阶段;其余四户企业处置意见尚在抓紧协商中。
二是安全工作常抓不懈。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,落实“一岗双责”,定期不定期组织安全检查、排查和隐患整治;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扎实开展“平安创建”、“百日安全”活动,全系统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。
三是不断加强党的建设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,积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,抓好领导班子“创四好”、“做人民满意公务员”、“基层组织建设年”、“三项建设”、基层党组织“三分类三升级”等项活动,全系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充分。
四是积极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。扎实开展“千名干部进社区”和联系帮扶村“挂包帮”工作,为帮扶对象捐款捐物价值近5万元;积极开展困难帮扶,争取各类救助资金和物资23万余元,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走访慰问。
六、存在的主要不足和2013年工作思路
2012年,全市供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,主要体现在:加快发展振兴的基础普遍薄弱,缺乏推进工作的强有力职能和手段; 部份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,工程进展缓慢;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多矛盾尖锐,化解难度大。
2013年,市供销社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,按照全国总社、省社和市委、市政府的新部署,认真贯彻落实国发〔2009〕40号、川府发〔2010〕20号文件精神,增强信心、求真务实,主攻重点、突出亮点,强化措施、狠抓落实,加快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,在深入实施“两化”互动、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战略中实现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新跨越。